素珠阿姨領銜帶三朵花向大家問聲"冷涼卡好"
趁著最近的空檔, 我看了幾齣當出沒有時間看的電影: 大尾鱸鰻跟陣頭. 我也順便上一些論壇看一下影片的評價. 大尾鱸鰻跟陣頭評價很負面,但是票房就賣得很好....那底是甚麼原因讓這些電影賣得好?
從市場的角度來看,賣得好的第一層意義很多人願意花錢跟時間去進電影院去看. 就算大部分的人認為內容低俗,或者是劇本編寫有很多漏洞, 可是人們願意進入電影院去"欣賞"這種藝術呈現方式.
那下一個問題就是: 這是真正在這個島上的河洛文化嗎? 或者是我再把議題限縮一點, 這是台灣人心中的"河洛話"嗎?
我先點出兩個我最直接看到的共有元素:
1. 黑道:而黑道基本上就使用台語, 或者是說, 大家一般認為的勞動階級. 而如果有受過高等教育,或者是服務業的
2. "通俗"的河洛話: 影片中或多或少會穿插一點粗話,尤其是大尾鱸鰻,粗話被組合成整片中最重要的笑點元素.
第一點符合我到目前為止的人生經驗: 其實河洛話的使用跟省籍族群有關, 但非絕對的關係. 通俗民間市場使用的河洛話,事實上每個族群的人都會說一些. 甚至,我遇到很多外省第二代的司機,工地主任,或者是軍官, 因為需要跟溝通對象交流的原因,所以都有基本河洛話講得都還不錯.
第二點, 也是我持續想要維持這個部落格的原因,就是台灣的河洛話文化在大眾的印象中似乎脫離不了"通俗"的諧音使用. 我對於這樣的元素並沒有特別持反對的意見. 事實上,我還挺享受素珠阿姨那種"俗又有力"的表達方式. 每種文化都會有多元呈現的方式.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選用"通俗"這個用字,而不用"低俗"來看待.
因此,這兩部片的賣座其實並不意外. 這些主題元素幾乎符合大多數人的生活經驗,而大尾是部輕鬆的片; 而雖然陣頭是大家比較少接觸的廟口文化,但是文化新生這種概念也得到不錯的大眾回應. Target audience 不僅僅是限於台灣特定的一個族群, 而是可以把所有人都包含進去.
但同時也反映了一個事實: 現下大部分人所認知的河洛文化,或者是說甚至在語言的部分, 是屬於社經地位並非"高尚"的人使用的語言. 大部分的人使用的是所謂"國語"的台灣腔中文, 而非因為其生長背景所帶來的母語. 這種因為使用語言所帶來的價ˊ判斷,其實在很多生活中的小細節都可以發現.
在我自己家庭中的母語教育,我有機會接觸比較庶民的河洛語跟所謂的"書院"式的河洛語: 老一輩的人用台語吟詩, 講究讀音跟俗音的用法,以及對於正式場合中該採用的詞彙. 雖然這點在我身上我還是學得不好, 但是這種河洛話的多元性也算是讓我大開眼界. 也讓我意識到, 現下"通俗"的文化發展脈絡下,河洛文化卻似乎少了點甚麼. 這也是我想要維持這個部落格的原因: 不管是從當代的,或者是老一代的回憶, 透過歌詞跟曲調試圖拼湊不一樣的河洛文化的脈絡, 甚至之後有餘力, 也會把客語,原民的語言包含進來, 試圖畫上一個時間軸,看出台灣語言在文化中呈現的方式.
回過來說電影: 就電影產業來說, 通俗化幾乎是票房的保證,因此, 發行商(大尾鱸鰻的發行商為美商華納兄弟, 而陣頭也有21世紀福斯作為發行商)會願意出資而獲得比較多的商業機會.如果我們深入去看,大尾鱸鰻還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上映, 這也反映出潛在的"福建話"的市場在東南亞也有不錯發展的潛力. 在當今政府不斷的認為"華文市場"才是競爭場域的同時, 河洛話跟福建話的市場,在我的看法,才是另外一個高成長而相對underdevelop的商業機會.
除去通俗化的元素, 相對於承擔比較多藝術跟歷史內涵的主題, 今年(2013)年初上映的"阿嬤的夢中情人", 卻是相對的叫好不叫座.我還沒有看過整場電影,無法深入評論, 然而我還是相信台灣這塊土地的故事透過適度的包裝, 應該可以在單一通俗化的發展之下,有更多元的呈現方式.
文末,附上一首葉俊麟先生填詞,洪一峰先生作曲的"思慕的人" , 獻給還在發展中的家鄉文化.
從市場的角度來看,賣得好的第一層意義很多人願意花錢跟時間去進電影院去看. 就算大部分的人認為內容低俗,或者是劇本編寫有很多漏洞, 可是人們願意進入電影院去"欣賞"這種藝術呈現方式.
那下一個問題就是: 這是真正在這個島上的河洛文化嗎? 或者是我再把議題限縮一點, 這是台灣人心中的"河洛話"嗎?
我先點出兩個我最直接看到的共有元素:
1. 黑道:而黑道基本上就使用台語, 或者是說, 大家一般認為的勞動階級. 而如果有受過高等教育,或者是服務業的
2. "通俗"的河洛話: 影片中或多或少會穿插一點粗話,尤其是大尾鱸鰻,粗話被組合成整片中最重要的笑點元素.
第一點符合我到目前為止的人生經驗: 其實河洛話的使用跟省籍族群有關, 但非絕對的關係. 通俗民間市場使用的河洛話,事實上每個族群的人都會說一些. 甚至,我遇到很多外省第二代的司機,工地主任,或者是軍官, 因為需要跟溝通對象交流的原因,所以都有基本河洛話講得都還不錯.
第二點, 也是我持續想要維持這個部落格的原因,就是台灣的河洛話文化在大眾的印象中似乎脫離不了"通俗"的諧音使用. 我對於這樣的元素並沒有特別持反對的意見. 事實上,我還挺享受素珠阿姨那種"俗又有力"的表達方式. 每種文化都會有多元呈現的方式.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選用"通俗"這個用字,而不用"低俗"來看待.
因此,這兩部片的賣座其實並不意外. 這些主題元素幾乎符合大多數人的生活經驗,而大尾是部輕鬆的片; 而雖然陣頭是大家比較少接觸的廟口文化,但是文化新生這種概念也得到不錯的大眾回應. Target audience 不僅僅是限於台灣特定的一個族群, 而是可以把所有人都包含進去.
但同時也反映了一個事實: 現下大部分人所認知的河洛文化,或者是說甚至在語言的部分, 是屬於社經地位並非"高尚"的人使用的語言. 大部分的人使用的是所謂"國語"的台灣腔中文, 而非因為其生長背景所帶來的母語. 這種因為使用語言所帶來的價ˊ判斷,其實在很多生活中的小細節都可以發現.
在我自己家庭中的母語教育,我有機會接觸比較庶民的河洛語跟所謂的"書院"式的河洛語: 老一輩的人用台語吟詩, 講究讀音跟俗音的用法,以及對於正式場合中該採用的詞彙. 雖然這點在我身上我還是學得不好, 但是這種河洛話的多元性也算是讓我大開眼界. 也讓我意識到, 現下"通俗"的文化發展脈絡下,河洛文化卻似乎少了點甚麼. 這也是我想要維持這個部落格的原因: 不管是從當代的,或者是老一代的回憶, 透過歌詞跟曲調試圖拼湊不一樣的河洛文化的脈絡, 甚至之後有餘力, 也會把客語,原民的語言包含進來, 試圖畫上一個時間軸,看出台灣語言在文化中呈現的方式.
回過來說電影: 就電影產業來說, 通俗化幾乎是票房的保證,因此, 發行商(大尾鱸鰻的發行商為美商華納兄弟, 而陣頭也有21世紀福斯作為發行商)會願意出資而獲得比較多的商業機會.如果我們深入去看,大尾鱸鰻還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上映, 這也反映出潛在的"福建話"的市場在東南亞也有不錯發展的潛力. 在當今政府不斷的認為"華文市場"才是競爭場域的同時, 河洛話跟福建話的市場,在我的看法,才是另外一個高成長而相對underdevelop的商業機會.
除去通俗化的元素, 相對於承擔比較多藝術跟歷史內涵的主題, 今年(2013)年初上映的"阿嬤的夢中情人", 卻是相對的叫好不叫座.我還沒有看過整場電影,無法深入評論, 然而我還是相信台灣這塊土地的故事透過適度的包裝, 應該可以在單一通俗化的發展之下,有更多元的呈現方式.
文末,附上一首葉俊麟先生填詞,洪一峰先生作曲的"思慕的人" , 獻給還在發展中的家鄉文化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